山东海事职业学院-服务中心
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网站地图
 网站首页 | 部门简介 | 新闻动态 | 办事指南 | 规章制度 
公告通知
 公告通知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公告通知>>正文
冬季常见传染病
2015-12-14 15:13  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总务处 审核人:

由于冬季天气寒冷,机体适应能力下降,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,下面介绍一下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。

流行性感冒: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,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,传染性最强。病毒随打喷嚏、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,主要表现:起病急骤、高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,全身乏力、鼻塞、咽痛和干咳,少数患者可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
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:咽喉痛、鼻塞和流鼻涕、流眼泪、打喷嚏、轻度发热、头痛和咽痛,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,发病周期短。

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:(1)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,注意保暖;(2)增加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;(3)多饮水、多吃水果,适当补充维生素C;(4)注意通风,寝室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;(5)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;(6)感冒、支气管炎等疾病不仅通过呼吸传播,而且能通过接触传播,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,要勤洗手。

水痘: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痂疹为特征,传染性强,患者为传染源出疹前1-2天后出疹后5天都传染性,主要靠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。

麻疹:麻疹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眼膜充血、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,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病人是唯一传染病,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
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,冬春季发病率高,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,三四月份是高峰期。据统计,每年的2到4月,“流脑”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%左右,其特点是起病急、病情重、变化多、传播快、流行广,来势凶猛,病死率高,危害性大。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起病急骤凶险,若不及时抢救,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。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,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飞沫传播,免疫力弱,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,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,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,引发脑脊髓膜炎。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—3天,最长的为一周。流脑病毒普遍易感,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。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,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,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,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,容易患病;大年龄段儿童中,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(或比较低下),家长也应当警惕。近年来,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,而成人的病死率高。

发热、头痛、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,往往伴有高热、拒食、烦躁、哭闹不安等;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,病情凶险,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。

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、风疹、腮腺炎、麻疹、猩红热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容易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场所发生流行为此,省卫生厅提醒我省公众:冬季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注意防寒保暖;根据实际情况多参加户外活动,进行适度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;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不要随地吐痰,打喷嚏要避开他人,居室、工作场所及学习场所要勤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尽量不要在人群密集、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停留;如果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;接种相应疫苗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。特别是医院的医务人员、公交车司乘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,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接种流感疫苗;不同的人群应及时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,积极接种相应的疫苗,以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。

如何预防?

寒冷的冬季,由于天气和饮食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冬季流行的疾病,比如流感、急性胃肠炎、水痘等,特别是现在快要考试了容易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。因此,安全过冬做好保健尤为重要。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,若平时不注意锻炼,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,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。下面我来教同学们如何预防冬季疾病。

一 流感的预防

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,病初2—3日传染性最强,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,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预防:

1避免受凉:当人体受凉时,呼吸道血管收缩,血液供应减少,局部抵抗力下降,病毒容易侵入。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,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。

2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,提高免疫力。我们每天的大课间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十分重要,所以希望同学们没特殊情况都要参加。在假期中同学们每天早上也可以进行晨练,增强体质。但雾天不要晨练,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,而且水汽较多,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。

3净化环境: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教室的同学要先把门窗打开通风五分钟,保持空气流通;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,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;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,起到消毒效果。同时每天早上也会给同学们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,希望同学们在喷完十分钟后在开窗换气,让药物发挥它的最大效力。

4有规律的作息时间: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,调节人体各种机能,增强免疫力。所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,让父母监督自己严格执行。

5冬季干燥,应多喝热开水。多吃些新鲜的蔬菜,水果以补充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。同时豆制品,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,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
6免疫预防。还没有患病的同学也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。

二 食原性疾病预防

天气转凉,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。而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,人们应该提高警惕。时值冬季,更应该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,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,防患于未然。

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,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。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水、食物、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。特别是现在长时间不下雪,气候干燥,空气中的细菌较多,如预防措施不力,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。

腹泻、呕吐、腹痛、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,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,严格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。

(1)注意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要洗手。在教室准备好自己的杯子,不要和他人共用。

(2)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,尤其是海产品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,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,比如说诺瓦克病毒,主要就是通过粪口传播。这种病毒在冬季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,人吃进去后可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空气传播,所以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是半生的海产品。

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,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,用于加工生、熟食品的刀具、餐具、案板等要分开,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,抹布应每天清洗,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。

(3)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、蛋、肉、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;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。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(包括一些野生植物、野果等)和水。

(4)在学院食堂用餐,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,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,避免喝生水,尽量饮用开水。

(5)加强个人体质锻炼,做到饮食有节,不暴饮暴食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 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健康管理学院